欢迎光临遵义市保险行业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保险服务 >> 风险提示
老年投资者陷“高息理财”陷阱,风险提示需牢记
发布时间:2025-09-17 09:41:27    来源:富德生命人寿遵义中支    作者:刘亮亮    阅读次数:81次

【案例简介】

70岁的张阿姨一直过着安稳的退休生活,平日里喜欢在小区和老朋友们晒晒太阳、聊聊天。有一天,小区里来了几个年轻人,热情地邀请她参加一场“养老理财讲座”,还承诺只要去听,就能免费领取10个鸡蛋。张阿姨想着闲着也是闲着,就跟着去了。

在讲座上,工作人员口若悬河,推荐一款号称“年化收益15%”的理财产品,信誓旦旦地称这款产品由“国有银行背书”,绝对安全可靠,收益稳定,还拿出一些伪造的文件给大家看,上面盖着看似正规的印章。张阿姨被说动了,她心想,自己辛苦攒下的20万养老钱放在银行利息太少,要是投在这个产品上,每年能多拿不少钱,以后生活也能更宽裕。于是,她毫不犹豫地投入10万元。

可没过多久,张阿姨发现这款理财产品的平台无法登录,她赶紧联系当时接待她的工作人员,却发现对方电话关机,微信也被拉黑。张阿姨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心急如焚,赶忙报了警。

【案例分析】

此类骗局精准瞄准老年人渴望安稳收益、对新金融知识了解不足的特点,利用老年人对“高收益”的向往,抛出远超市场正常水平的回报率为诱饵,同时借助“国有银行背书”等虚假说辞,增加可信度。用免费领取鸡蛋的小恩小惠,降低老年人的防备心,一步步诱导他们入局。而伪造文件则是为了进一步迷惑投资者,使其放松警惕。

【风险提示】

1.正规理财产品不会轻易承诺“保本保息+超高收益”,一般年化收益超过6%就需提高警惕,15%的年化收益明显超出合理范围,很可能是陷阱。

2.不参加街头、小区内无资质的金融讲座,这些讲座往往是骗子设下的圈套。领取礼品时也切勿随意留下个人信息,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

3.老年人投资前务必告知子女,通过银行、券商等正规金融机构办理业务,切勿轻信陌生人的口头承诺。投资决策不能只听一面之词,多和家人商量,听取专业意见,才能有效避免陷入类似骗局。

一审:陈雨寒
二审:何兴元
三审:钟泽轲
  • 联系方式:0851-28265552

    地址:遵义市汇川区厦门路天安大厦13楼

    邮政编码:563000

    已有 9298707 人访问过本站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wx8888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