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遵义市保险行业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保险服务 >> 风险提示
大学生被“校园贷”套牢,理性借贷是关键
发布时间:2025-09-16 11:32:28    来源:富德生命人寿遵义中支    作者:刘亮亮    阅读次数:91次

【案例简介】

小李是一名大二学生,平时喜欢和同学一起出去玩,追求潮流。看到同学们都换上了最新款的苹果手机,他心里痒痒的,也想拥有一部,但他每月的生活费有限,根本不够买手机。这时,他在网上看到一则“校园贷”广告,上面写着“无抵押、低利息,快速放款”,只需提供身份证和学生证就能申请。

小李心动了,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某APP上申请了“校园贷”,借款5000元,可实际到账仅4000元,剩下1000元被莫名其妙地扣除,说是手续费和押金。更让他没想到的是,这款贷款的日息高达1%。小李起初觉得自己下个月生活费省着点花,应该能还上。可没想到,还款日期临近时,他发现利息已经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

由于无力还款,小李开始接到催收人员的威胁短信,甚至还收到了他的PS私人照片,威胁他如果再不还款,就把照片发给老师、同学和家长。小李吓得不知所措,整天精神恍惚,连课也听不进去,陷入了深深的恐惧和绝望之中。

【案例分析】

“校园贷”抓住了青少年冲动消费、盲目攀比,以及对金融风险认知不足的弱点,以“无抵押、低利息”为幌子吸引学生借贷,实际上却暗藏高额手续费、违约金等陷阱。利用学生涉世未深,不了解金融借贷的复杂性,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欠下高额债务。而当学生无法按时还款时,催收人员又会采用各种恶劣手段进行威胁,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伤害。

【风险提示】

1.青少年要树立正确消费观,不盲目攀比,不追求超出自己经济能力的物质享受。要明白消费应该基于自身的实际需求和经济实力,避免因虚荣而陷入债务困境。

2.正规金融机构不会对无收入来源的学生发放信用贷款,凡是声称面向学生提供此类贷款的,必定是骗局。遇到此类贷款广告,要坚决抵制,不要心存侥幸。

3.如不幸陷入借贷陷阱,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要独自承受。应立即告知家长并报警,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法律会为受到侵害的学生提供保护,帮助他们摆脱困境。


一审:陈雨寒
二审:何兴元
三审:钟泽轲
  • 联系方式:0851-28265552

    地址:遵义市汇川区厦门路天安大厦13楼

    邮政编码:563000

    已有 9298706 人访问过本站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wx8888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