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文渊阁的朱漆梁柱间,三百年前编纂《四库全书》的墨香早已沉淀为民族的文化基因,在现代的办公室里,每一次文件流转的轨迹都映照着职业操守的刻度。当童年记忆中《铁齿铜牙纪晓岚》的诙谐身影,与史书里"戒奢华、守底线"的家训箴言重叠时,我忽然明白:这位清代文人留下的精神遗产,正是办公室人员守护岗位的明镜。
【青史留痕:刻在竹简上的清廉密码】
乾隆年间的翰林院,纪晓岚案头常常摆放着一方刻着“清、慎、勤”的竹镇纸。作为《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他主持编修的不仅是典籍,更是对“戒奢华”的身体力行——学生汪德钺曾记载:“吾师官至兵部尚书,居处萧然如寒士,车马仅足代步,饮食不过家常。”当两淮盐商以翡翠笔架相赠时,他正色道:“若爱此宝,便失却修史初心。”这种对物质享受的淡泊,在“四戒四莫”家训中凝结为醒世箴言:“戒奢华以养德,莫贪财以丧志”,如同文渊阁前的铜缸,盛满清水以防火患,亦照见人心以拒贪念。
他任乡试主考官时,曾在贡院门前悬起“铁面无私”的灯笼。某考生暗藏银票于卷轴中,他拍案痛斥:“科场乃选才之地,若容铜臭污染,何异于污损青史?”这份对规则的敬畏,落在现代办公室场景里,便是处理每份文件时的字斟句酌,每笔采购时的问心无愧——让“以规范为尺,以清廉为秤”的准则,成为跨越时空的工作信条。
【底线如磐:家训里的现代性启示】
翻开《纪文达公遗集》,“四莫”家训跃然纸上:“莫因贫困而坠志,莫因富贵而骄逸,莫因位高而忘本,莫因权重而贪财。”这四句朴素告诫,在办公室日常中有着鲜活的注脚:当协调各部门资源分配时,“莫因位高而忘本”是一碗水端平的公正;当审核供应商合作方案时,“莫因权重而贪财”是对利益输送的坚决说不。就像纪晓岚发明的“琉璃钱匣”以透明设计杜绝暗箱操作,我们处理的每份合同、每笔预算,何尝不是在构建办公场景中的“琉璃心”?
记得有一年在进行广告牌询价时,某供应商表示“如果选我们家,完工后我可以给你点表示”。那一刻,家训中“莫因财利而失节”的警示突然清晰如钟——这让我想起纪晓岚当廷弹劾侄子虚报河工经费的故事,古人尚能大义灭亲,今人岂可为小利失原则?我当即表态,我们选择的供应商要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率,至于那个表示可以给我们减少报价。这件事让我明白:清廉藏在每一件小事里,每次流程的坚守都是“再琐碎的工作不懈怠,再微小的权力不滥用”的职业信仰。
【心灯长明:在传承中书写岗位答卷】
作为办公室的一员,我胸前的党徽与桌上的工牌,共同构成了双重身份的庄严承诺。整理档案时,每份文件的分类归档,是“敏而好学”的当代实践;草拟制度时,每条条款的字斟句酌,是“授之以政”的责任担当。在数字化办公系统里,每一条可追溯的操作日志,都是现代版的“铁面无私”灯笼;每一次跨部门流程的闭环管理,都是“四莫”家训在数字时代的回响。
今年来公司推行无纸化办公,我将“纪氏家训”中的“戒奢华”融入日常,提醒员工:双面打印文件、非必要不打印、及时关闭电灯、水龙头。有人笑称“何必较真”,我却想起纪晓岚“备数而已”的生活态度——清廉从来都是由无数个“小节”构成的大堤:公文排版时多留意一下文字表述细节,工作安排时多走一趟平衡各部门时间,拟定通知时多检查一遍政策依据,这些看似琐碎的坚持,正是对“再平凡的岗位不敷衍,再简单的工作不马虎”的最佳诠释。
站在公司的文化长廊前,看着“令行禁止”的司训,忽然懂得:纪晓岚留给我们的,不是某个具体的治家法则,而是一种将个人修养与岗位使命熔铸的精神范式。当我们在键盘上敲击合规条款,在会议中记录决策要点,在系统里追踪流程进度,手中处理的不只是一份文件,更是企业运转的基石——这份责任,需要“戒奢华”的定力、“四莫”的坚守,更需要如他般“登其堂萧然如寒素”的赤子之心。
历史的烛火从未熄灭,它化作我们案头的廉洁手册、系统里的合规提醒,更化作面对细节时的一声自省,或许这就是文化传承的力量。让古人的智慧在办公室的方寸之间重生,让家训的光芒,永远照亮我们守护岗位的初心之路。
联系方式:0851-28265552
地址:遵义市汇川区厦门路天安大厦13楼
邮政编码:563000
已有 9213871 人访问过本站
Copyright © 2024 遵义市保险行业协会 黔ICP备2020009492号
贵公网安备 520303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