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金融是金融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石,也是防范风险,维护市场秩序的关键,要由监管部门持续完善监管机制、金融机构打造廉洁文化、加强人员管理等方面共同打造新格局,共筑金融清廉风。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要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一体推进惩治金融腐败和防控金融风险。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加大金融领域反腐力度”,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深化金融领域反腐败工作”,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做好金融反腐和处置金融风险统筹衔接”,再到强调“一体推进惩治金融腐败和防控金融风险”,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金融领域全面从严治党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对金融领域全面从严治党规律性认识的不断深化。
虽然从国家层面上已经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反腐力度,但是金融机构腐败问题仍然不断,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不完全统计,2024年金融领域至少有97人被查,其中3人为中管干部、76人为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国企和金融单位干部,18人为省管干部。如何做好金融机构的清廉工作呢?笔者从监管力度、公司治理、树立个人正确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浅谈。
一是持续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机制。金融监管局对清廉的要求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要将清廉金融文化建设融入到党的建设、公司治理以及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坚定不移地正风肃纪反腐,坚决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对金融干部人才队伍提出更高标准、更严要求,使其做到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金融监管局在对金融机构高管任职要求中,其中一条明确守法合规与廉洁,要求具有良好的守法合规记录和廉洁从业记录,加强对高管的管理。在基层,金融机构明显感觉到监管“长牙带刺”的监管力度,监管部门在平时的管理中,通过加强监管,走访交流,开展排查等手段,形成闭环管理,强化风险“抓早抓小”的理念,加强对金融机构廉洁工作的要求。监管部门通过对金融机构政治站位、制度建设、监督机制、员工教育等方面进行调研,了解金融机构清廉文化建设情况,进一步厚植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思想根基和行动自觉。
二是加强公司治理。金融机构从内部机制建设、加强人员管理,清廉文化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强,建立健全金融行业的廉洁从业制度,明确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和责任追究机制,完善反腐败、反洗钱、反商业贿赂等领域的制度体系。加强廉洁教育的针对性,针对不同岗位的从业人员,进行差异化的廉洁教育内容,同时也加强外部的监督,设立举报渠道,对违反廉洁从业规定的人员,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形成震慑效应。有些保险金融机构还对外发布信息,主要针对理赔人员是否存在内外勾结骗保、违规收受礼品礼金、存在“吃、拿、卡、要”等情况进行问题线索收集。金融机构加强自查、排查工作,通过员工经商办企业、征信排查等手段,加强人员管理工作,特别是加强关键岗位的排查工作。通过开展警示教育等方式,结合“身边人、身边事”让员工树立红线、底线意识,让员工清楚的认识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是树立个人正确的价值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出自宋代诗人周敦颐,象征了君子的坚贞与高洁,展现了可贵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曾说:“‘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要牢记‘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古训,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严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渐,时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要慎独慎初慎微慎欲,培养和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要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只有个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价值观,才能杜绝诱惑、围猎,扣好廉洁从业的“第一粒扣子”,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职业道德和操守,不为一时之利而迷失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保险公司是金融服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民经济的助动器和稳定器,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
保险公司只有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担当;进一步凝聚各方共识,对违纪违法行为敢于亮剑;进一步增强行动自觉,紧盯关键人、关键事、关键行为。加强内部管理,通过开展警示教育、风险排查等工作,不断加强人员的管理,通过常态化的教育,让员工由“被动遵守”转向“主动践行”。在人员引进工作中,也要关注引进人员情况,通过背调等方式,了解人员从业经历,是否存在廉洁风险。加强纪检监督工作,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提醒,关注员工工作八小时以外的情况。开展谈心谈话工作,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总之,抓个人的思想是重中之重,归根结底就是对人的管理。只有把人管好了,才能做好清廉工作,从而推进公司向上向好发展。
金融清廉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金融行业、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不断优化制度、加强监督、提升教育,有效推动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为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
联系方式:0851-28265552
地址:遵义市汇川区厦门路天安大厦13楼
邮政编码:563000
已有 9213405 人访问过本站
Copyright © 2024 遵义市保险行业协会 黔ICP备2020009492号
贵公网安备 520303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