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高山清渠”的热播,再次让一个87岁的老人黄大发向我们走来。今天,我给大家讲述的是他鲜为人知而又感人至深的故事“半碗水泥”。
当年黄大发带领群众修渠,当时水泥极为紧缺,石块搬到了却没有水泥砂浆来凝固,用的全是黄泥巴和石灰。结果大雨一淋,洪水一冲,哗的一声沟渠全部泡汤。因此,他把水泥看得十分金贵,这也是他第二次修渠时总要到100多公里外的水泥厂去亲自购买亲自押运的重要原因。
每次拉水泥回来,黄大发都要仔细一遍一遍清扫车厢,全部用到沟渠上去。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每次背水泥时都要把背篼铺了又铺垫了又垫,生怕抛撒了一点水泥。
1992年冬天黄大发家厨房的土灶因年久失修坏了,最让老伴揪心的是,土灶上热水的温坛也漏了,病重的二女儿全身浮肿,没有热水擦洗身子。
这天下午,黄大发拉水泥回来,老伴主动上前搬水泥入库,还下意识地清扫坝子上的水泥,老伴见他进了库房,急忙拿出藏在乱草丛中的小碗,迅速把刚扫拢的两把水泥装了进去,正当她把藏在胸前的半碗水泥端回家时,黄大发猛地大吼一声:“搞啥子名堂啊?把水泥放下!公家的东西,你一分一毫都不能占!”老伴知道他看出了自己的私心,连忙说:“温坛装不住水了。你不用,生病的女儿还要用呢!没有热水擦洗身子怎么受得了哇!”说着两行辛酸的泪水夺眶而出。
看到老伴儿流泪,黄大发的鼻子猛地一酸,可他还是硬了硬心肠,对老伴儿说:“水泥是公家的,怎么能用到我家的灶台上去呢?补灶台和温坛的事儿,还是再想别的办法吧。”说到这里,他见老伴儿还是紧紧地攥着半碗水泥,一步上前猛地夺了过来。老伴儿埋怨说:“黄大发,你太绝情啦!”
黄大发看着老伴缓缓的说“这是群众用鸡蛋、蜂蜜换来的,是公家的东西呀!谁也不能拿,你半碗他半碗,不就乱套了吗?一乱套修渠的事就全泡汤了,我们以前的功夫也白费啦。”老伴儿见他如此狠心,流着眼泪扬长而去。
黄大发因为半碗水泥的事跟老伴闹僵了,使出浑身解数也没能跟老伴儿和好,只有去找大舅哥帮忙,大舅哥了解了半碗水泥的原由,直接跟徐开美说:“半碗水泥就那么两把,值不了几个钱!但是这不是值多少钱的问题,这是一个干部的品质和作风,只有他大发才知道那半碗水泥是村民的心血和汗水,只有他大发才知道规矩和纪律对修渠的重要,只有他大发才知道廉洁是干部的命根子护身符,只有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才能像水泥一样紧紧团结群众,奔向小康。”听了哥哥的一席话,徐开美茅塞顿开,她红着脸歉意地说:“大发,我错了,我错怪你啦,你原谅我吧!”
黄大发的“高山清渠”途经道道山梁,潺潺的流经绝壁,灌入村里的每一块稻田,造福一方百姓,从此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有些人经受不住诱惑,采取种种不当手段,来满足自己的物欲,假保单、假赔案、销售误导、以权谋私等损害保险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开始出现,致使保险背离了应有的社会功能。
为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金融环境,保险要切实担起责任,为廉洁金融文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建立“廉洁修身,诚信经营”的良好风尚。以黄大发“半碗水泥”的故事作警示,让我们树廉洁之心,行廉洁之事,做廉洁之人,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保险这座高山也犹如一股清渠保国泰民康。
联系方式:0851-28265552
地址:遵义市汇川区厦门路天安大厦13楼
邮政编码:563000
已有 9021507 人访问过本站
Copyright © 2024 遵义市保险行业协会 黔ICP备2020009492号
贵公网安备 52030302000669号